绛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
时间:2025/4/1 发布者:杜海全

绛县人民法院: 婚约财产引起纠纷 法官调解当场履行

彩礼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有着广泛的民俗社会基础,但一旦双方关系出现裂痕,也常常成为争议的焦点。近日,绛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团队成功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履行,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WechatIMG648.gif

案情简介:

原告杨某与被告王某经人介绍相识,二人于2022年6月订婚,杨某及其父母支付王某及其母亲彩礼等费用共计258000元,之后杨某和王某按照当地风俗举行结婚仪式,共同生活期间杨某通过向朋友借款及从支付宝、微信、信用卡贷款等方式累计向王某转款30余万元。由于各种原因,杨某与王某未进行结婚登记。现杨某及其父母起诉王某及其母亲要求退还彩礼258000元,同时杨某主张王某返还其给付的款项30余万元。

WechatIMG647.jpeg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卫冬艳详细了解了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及实际情况,并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双方理性协商,双方最终放下芥蒂,达成一致意见。由王某及其母亲向杨某及其父母返还30万元,调解当日给付5万元,剩余25万元分期给付。至此,该案得以顺利化解。本案于2025年2月19日立案,于2025年3月14日调解结案。


法官说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实施后,该规定明确指出,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法院应当予以支持。故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情形中,给付彩礼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

下列情形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

(一) 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

(二) 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三) 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第四条 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第五条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第六条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下一步,绛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团队将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努力寻求家事纠纷最优解,统筹兼顾法律规定和本地风俗习惯,切实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积极倡导朴实勤俭的婚嫁风尚,让婚姻缘起于“真心”,让“彩礼”定位于“礼”而非“财”。

(供稿:罗银龙,申亮)


综合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

  9月30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

总书记这样阐释治水之道

Play Video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对于水,习近平总书记十...

全国秋粮收获过五成 主产区抢收抢烘确保颗粒归仓 ​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李栋)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截...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自去年“两新”工作启动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落地见效。日前,...

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

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接续奋斗 再创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我们要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共同的告白:“祖国万岁”

10月的北京,气象万千,这是礼赞祖国的时节。新中国迎来76周年华诞...

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承诺”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郑重宣布...

芦庄村村民求助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媒体: 我叫原敬平,身份证号:14270...

版权所有 @ 时事新闻网络中心

时事网邮箱:chinassxw@126.com

北京市公安局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 京网公安备11010602130013号

网站备案编号:[京ICP备12003057号-5]

Copyright 2021 - 202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