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图书馆成“免费托儿所”
时间:2025/8/24 发布者:光明日报


图书馆自习室“实在太吵了”——据公开报道,今年暑期,多地出现图书馆成“托儿所”的情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法治日报》调查采访,湖南省衡阳市图书馆每天有将近100名无看护儿童在馆,有家长会点完外卖让孩子待一整天;北京市通州区一家图书馆内,不少读者吐槽馆内打闹的孩子让人头疼,甚至有家长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图书馆玩;江苏扬州、河北易县、内蒙古包头等地图书馆发布提醒,指出馆内出现书本乱堆、零食垃圾遍地、儿童奔跑喧哗等问题……

一些家长喜欢把孩子往图书馆送,固然是希望他们能利用暑期时间“充电”学习,接受知识的熏陶。而且,相较于其他社会化、商业化的场所,图书馆静谧而远离喧哗的氛围,以及较为完备的公共设施,也会让家长更加放心。

只是,送孩子到图书馆不等于“一放了之”,甚至直接将图书馆视为安全、免费的“托儿所”。此举可能带来的公共干扰和安全隐患,的确应该得到更多重视。要看到,将孩子安置在图书馆的座位上,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乖乖在这里待一整天。如果孩子本身年龄过小,连字都不认识多少,或是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难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无家长看护的情况下,儿童难免跑跳打闹、在阅读区大声喧哗,这不仅会破坏正常秩序,给其他正常读者带来困扰,也潜藏着不少安全风险。接水时操作不当而导致烫伤、在楼梯间打闹时不慎跌倒摔伤、被别有用心者欺骗甚至诱拐……当孩子脱离了家长的视线范围,谁都无法保证上述意外不会发生。

正如有律师指出,城市图书馆的属性是公共文化设施,并非专业的托管机构,通常没有法定责任对进入馆内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照看,父母仍需履行监护义务。“心大”地把孩子丢在图书馆,无论对未成年人还是其他读者而言都是一种不负责。

当然,现实中,一些家长此举也并非有意“添乱”,而是实属无奈。对许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暑期空档与家长正常工作时间之间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如果没有其他亲友帮忙带娃,家长的确很容易陷入难以两边兼顾的困境。对于“放娃”地点的考虑,有家长就直言:让孩子自己在家会担心安全性,送去托管班又动辄要花费数千元。

对此,图书馆可以基于未成年人的阅读旨趣和特点,设立专门的儿童阅读区,并做好安全提醒和防护,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无序跑闹、大声喧哗等问题。但也要看到,图书馆的消化接收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要真正解决图书馆变为“托儿所”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到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需求,通过多方合力提供更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务,帮助家庭缓解假期儿童看护难问题。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1+N”托育服务体系,即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建设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机构。推动相关政策尽快落地,为家长提供更加安心、更少负担的多元托育选择,才能真正破解“娃无处可放”的难题,也让图书馆回归其原本的公共职能。


综合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

  9月30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

总书记这样阐释治水之道

Play Video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对于水,习近平总书记十...

全国秋粮收获过五成 主产区抢收抢烘确保颗粒归仓 ​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李栋)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截...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什么

  自去年“两新”工作启动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落地见效。日前,...

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

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接续奋斗 再创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我们要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共同的告白:“祖国万岁”

10月的北京,气象万千,这是礼赞祖国的时节。新中国迎来76周年华诞...

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承诺”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郑重宣布...

芦庄村村民求助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媒体: 我叫原敬平,身份证号:14270...

版权所有 @ 时事新闻网络中心

北京市公安局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 京网公安备11010602130013号

网站备案编号:[京ICP备12003057号-5]

Copyright 2021 - 202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