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沂市工业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砥砺奋进。由最初的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到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迅速聚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临沂市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经历过风雨,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临沂市工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工业起步“改”出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在坚持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发展多种经营形式,放宽经济政策,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经受过战火洗礼、面对贫瘠荒凉的大山,沂蒙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改革促活力,沂蒙大地百废待兴。这一时期,临沂抓住发展机遇,创立了社队企业,发展了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出了“发展一个工商户,减少一个贫困户,增加一个富裕户,一户富了带多户”的口号,个体工商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少龙缺虎没有狼,一群兔子称霸王”的比喻随之而来。
1982年,临沂市个体工业开始起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上升。1984年,临沂把发展乡镇企业列为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由过去只重视发展集体企业转到集体、个体、联合体一起发展上来,取消对乡镇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放宽对乡镇企业的税收政策。
1987年,临沂市国营企业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国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临沂市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临沂经济的中坚力量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工业发展“优”在政策
1992年春天,全国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临沂市个体经济步入新的发展轨道。1993年,临沂市召开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表彰了400名模范个体工商户、40家文明企业,振奋了个体私营企业的信心。同一年,临沂市二产增加值首次超过一产。也正是通过民营经济发展,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临沂市率先整体脱贫,成功甩掉贫困帽子,实现跨越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领域规模不断壮大,民营经济作用日益显著,其中市场建设筑起发展“平台”。临沂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到992处,年成交额达393亿元。临沂市通过政策激励、市场引导、规模带动、典型示范、服务推动等措施,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临沂市民营经济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富有活力,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不仅创造了巨大财富,而且促进了社会就业,壮大了地方财力,成为富民强市的关键。
工业升级“创”出动能
新世纪以来,临沂市民营经济进入规范提升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以及园区产业集群效应的逐步显现,民营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临沂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拉动力。
从“十五”开始,临沂民营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高新产业。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临沂市累计实施技改项目6325个,完成投资2224亿元。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优化了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工业强市“智”胜新时代
2008年,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取消,进一步减轻了个体工商户的负担。临沂市也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开展为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对重大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服务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等稳定规定,促进市场主体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进入新时代,临沂市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实施“8+8”现代产业培育计划,做优食品、木业、机械、冶金、化工、建材、医药、纺织服装八个传统产业,培育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农业新六产、文化创意、全域旅游、医养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八个新兴产业。实施工业转型攻坚行动,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淘汰一批小钢铁、小化工、小建陶等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争取木业、建陶、五金、化工等产业年内有过半企业完成升级改造。开展中小企业“四个一百”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对标赶超。积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力争年内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10家以上。临沂市坚持引进孵化转化“一齐抓”,强化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9.5%。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7家,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615家。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国有和规模以上集体、民营企业规范化改制大部分完成。
如今的临沂,新兴产业在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在构建。展望未来,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沂市民营企业由过去传统增长型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将继续扬帆远航、行稳致远。